王玉康,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海洋化工氯碱产业链研究,先后负责增上项目14个,建成全国先进的氢资源利用基地,累计创造利润6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海洋化工“追梦人”。
王玉康在装置现场验证运行数据。 (王海洋 摄)
今年“五一”前夕,王玉康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盐碱滩上崛起烧碱装置
1989年,大学毕业的王玉康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山东东营,加入正在建设中的华泰化工的前身东营市化工厂。
那时的东营市化工厂只有一套年产1.5万吨隔膜烧碱装置,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刚进厂,王玉康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晚上挑灯夜读化工书籍。昏黄的灯光下,他一遍遍梳理管道图纸,研究设备原理,有时为了弄懂一个技术细节,连续几天泡在车间。
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钻研精神,让王玉康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
2007年11月,王玉康被任命为华泰化工项目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2008年,华泰化工开始筹建新园区,计划建设当时世界最大的单套年产50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外国专家断言,这个地处滩涂地的装置3年内不可能建成。王玉康却立下了军令状。
作为项目负责人,王玉康带头执行封闭式管理,拼搏在现场,吃住在工地。580天后,这座被外国专家断言“不可能”的装置一次性投运成功,创造了行业奇迹。
探索与创新永不止步
尽管在企业前期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王玉康也逐步意识到,未来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2020年,王玉康担任华泰化工总工程师,他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谋求构建“规划牵引+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创新闭环;他坚持在创新一线,带领团队拓展新领域、增上新项目,积极参与技术研发,主持参与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4项,获得专利7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他首创的原盐洗涤技术,拓宽了原料品质范围,在同行业中广泛推广;“十四五”期间,他围绕转型升级,规划发展了4个新材料产业链,总投资143亿元,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绿色新材料生产基地。
“产业链的每一次延伸,都离不开知识和技术的支撑。”王玉康深知,工匠精神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创新。
在王玉康的带领下,华泰化工与比利时索尔维集团合作开发的食品级双氧水项目,如今已占据国内主流饮品企业7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他又与清华大学合作,突破了有机过氧化物微化工连续流技术,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难题。截至目前,王玉康团队已承担16项国家、省市级重点研发项目,获得67项专利,参与6项国标行标的修订。他个人先后获评山东省劳动模范、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国劳动模范。
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工匠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当工匠精神发展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在这种氛围的耳濡目染下,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增强,也会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工匠精神。而王玉康,就是一名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王玉康经常手把手指导年轻人解决实际问题,在重点项目中给他们压担子,甚至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培育方案。他培养的年轻技术骨干中,韩继磊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技术中心主任,带领团队取得27项专利,2021年荣获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2023年获评高级工程师,2024年获评高级技师、东营工匠,荣获东营市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山东省循环经济创新成果奖;谢丹丹从学徒做起,如今已是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东营市首席技师、东营市金牌工匠,并培养了30余名技术骨干;王道凯的徒弟们则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5月28日,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东方市第二十一届科技活动月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东方市文化广场正式启动。东方石化积极响应地方号召,选派15名员工参加开幕式及当日主题活动,通过实地
日前,华北石油工程沙特项目钻前施工团队承建的HAJR-802水井井场建设项目圆满竣工,较30天设计周期提前9天高效完成,获得沙特阿美公司评价等级的“1”级,此次最高评级充分彰显了中国石化海外工程建设的...
5月27日上午,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25年科技创新大会上,平煤神马尼龙科技公司凭借卓越的科技创新实力,斩获多项殊荣。分别荣获“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集团最高技术奖”、2024年度集团“科技先进单位...
5月21日,中国石油渤海钻探钻井四公司一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华北油田“压舱石”项目的蓬勃发展态势。1-4月份,开钻40口、完井31口,累计完成钻井进尺145264米,平均钻机月速4431.32米/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