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化工深陷基础产品结构性失衡困局,面临低端产能重复建设与高端供给不足的难题。一方面,传统产业规划“自上而下”、层层复制的模式,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各地产能同质化竞争严重,供需失衡局面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社会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剧变。欲破此局,须以“需求牵引供给”为宗旨,改写产业规划逻辑。因此,编制“十五五”化工产业规划要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新兴应用场景需求,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定位,挖掘细分领域潜力,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去配置优化。
目标定位跨越
“十五五”化工产业规划仍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导向,全力构建创新驱动、绿色高端、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然而,受更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影响,“十五五”规划亦呈现出两个新特征。
一是强国目标统领发展全局。面向“十五五”,“强国”目标将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总纲领、总任务。化工产业也必将聚焦“强国”建设,全面增强新质生产力、全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力。其中,“新质生产力”应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技术水平从跟跑走向领跑;“全球竞争力”应关注产品、品牌和运营能力,在全球化工版图中占据优势地位;“安全保障力”则要以全链条自主可控为核心,确保产业安全和供应链韧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因地制宜定位适宜路线。立足自身禀赋,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全力推进产业系统性变革。因地制宜开展产业适宜性分析,用“排除法”选择适宜的产品路线,以“排他法”构筑差异化优势,以“存量焕新、进口替代、性能提优、超前引领、链条耦合、产业承接”为总指引,选择对应的战略方向精准发力。
结构调整升维
“十五五”规划将延续“十四五”产业结构高端化思路。面对当前产能结构性失衡挑战,必须以更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速推进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一是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在优化产能布局的基础上,还需强化技术路线前瞻性研判,聚焦价值链高端突破与细分市场深耕。应纵向延伸产业链,推进全链条升级。上游开发特种原料,中游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下游拓展高附加值终端产品。通过强化上下游协同,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二是空间节点布局梯度协同。进一步深化梯度布局与全域协同,积极打破同质化内卷,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层面,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中小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区域层面,强化横向统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鼓励跨域合作,布局海外节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供体系。
创新驱动破局
从“十四五”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十五五”的自主攻关与跨界融合并举,中国化工产业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优软环境,强硬科技,推动产业能级跨越提升。
一是优化软环境激活新动能。针对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成果转化效率低、企业转型成本高、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瓶颈,首先,构建开放协同灵活的创新生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与金融支持,尤其要加大“从1到10”技术攻关区间的投入,打通验证和中试环节的堵点。
其次,强化内外统筹。国际上,主动接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妥善应对欧盟碳关税,以国际标准框定规范边界;在国内,完善碳市场和绿色金融体系,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同时加大对绿电制氢、生物基材料等低碳项目的政策支持,开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建立“绿电—绿证—碳汇”协同机制,提升碳资产价值。
二是锚定硬科技开辟新赛道。聚焦“绿色、安全、智能”开展交叉融合创新,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本质安全、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首先,全链绿色低碳深度转型。利用风光富集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推动绿氢绿氨绿醇二次能源转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化工”复合业态。加速低碳工艺革新,推广氢基化工、生物制造等绿色路线,开发减污降碳节能协同控制技术。升级循环经济业态,推进“三废”高值化利用、废弃碳资源循环与能量梯级回收,深化跨区域跨行业资源循环。
其次,筑牢本质安全发展生命线。聚焦过程本质安全,采用微反应、酶催化等技术替代高危工艺,推广零VOC涂料、无塑化剂材料等绿色助剂。研发自感知自预警智能装备,实现高危场景无人巡检和快速响应。打造数字安防生态,通过AI风险图谱识别、5G动态监测与VR/AR应急演练,实现隐患精准预判与智能处置。
再次,数字技术提速乘数级增长。研发范式迎来革命性突破,AI将联合材料基因组数据库、量子计算与合成机器人等技术,颠覆“经验试错”研发模式转向“模拟假设计算验证自动实验”智能范式。产业数字生态加速成型,以AI、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为核心,“黑灯工厂”将成为主流,标准化生产流程向自主决策、动态重构的智能产线升级。
产业图谱导航
一套内容详实、脉络清晰的产业图谱,是“十五五”化工产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区域产业图谱以全局视角与精准分析,为地方产业规划提供宏观指引。其中,“产业链全景图”结构化呈现产业全貌,勾勒上下游全链条结构,用于技术路线规划、供应链优化等场景;“产业现状热力图”呈现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增长潜力及区域协同效应,评估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空间布局图”直观呈现产业地理分布、集聚区域与分工协作关系。
垂直领域产业图谱深耕细分产业赛道,提供多维指引。其中,“产业链图谱”剖析重点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分布与发展态势,规划产业链升级路径;“技术攻坚图谱”展示核心技术流程、标准及创新趋势,定位“卡脖子”环节,揭示技术演进方向;“创新生态图谱”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专利、资本等创新要素分布情况;“产业资源地图”标注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地理位置与核心产能布局,展示区域资源禀赋。
专项作战图谱则围绕产业核心场景,作为工具包辅助规划落实落地。其中,“产业招商导航图谱”依托全球产业链数据库,匹配前沿技术与目标企业,提供靶向招商建议与资源对接路径;“政策关联图谱”建立产业政策与企业需求、技术创新的动态匹配关系,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学院教授、政策研究与规划处处长 卢晓梅
5月11日,由中国化学东华公司总承包的福建福海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的核心枢纽——新建石脑油罐区10KV变电所装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后续电气安装及投运奠定坚实基础。
5月28日,总投资3.5亿元、占地89亩的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正式开园,同期举办新材料产业发展恳谈会。作为江苏省首批三个化工中试基地中率先建成的项目,该基地可同时为12个中试项目提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场....
5月29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由中国石化发起的氢能产业链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完成工商注册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标志着中国石化氢能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专注于氢能产业链投资的....
5月28—29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氮肥行业工作会暨七届九次理事会在晋城召开。会上,多位嘉宾为行业摆脱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晋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