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走进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荣股份),只见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灵巧的机械臂上下舞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中小企业共享生产进度、产品质量信息,统一调配产能……
在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永荣股份数字化信息部联动生产部门,成功打造了多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通过构建“端—边—云”协同体系,实现数据采集传输效率提升300%,助力生产降本增效,加速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5G+设备预测性维护 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纺丝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纺丝设备精准操作,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这是永荣股份打通的“苯—己内酰胺—锦纶切片—锦纶”一体化产业链,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创新集成5G工业网关与高频振动传感器,能够实现每秒2000次的三维振动数据采集。这些数据经过分析,被送入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设备健康评估模型,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实时解析频谱特征,提前预警轴承磨损、齿轮啮合异常等6类典型故障。可实现降本增效达30万元/年。
“凭借系统预警机制,我们能够未雨绸缪,有效规避非计划停机所引发的损失,进而实现降本增效。”生产副总宁佐龙说。
5G+机器视觉质检 AI赋能质量管控革命
“以前,丝饼外观缺陷检测靠人工完成,每个工人每分钟要完成12~18个丝饼的外观检查,加上停车、录入等环节,不仅效率低,检测质量也亟待提高。”质检负责人龙乐经理回忆道,而现在的纺丝丝饼外观检测现场已经见不到翻动丝饼的工人,只有几架机械手臂自动抓取丝饼,在摄像头下进行360度无死角缺陷筛选……
为建设高效、智能化的质量管控体系,永荣股份联合东华大学研发POY-FDY智能联检系统,部署高分辨率工业相机阵列,通过多光谱成像与特征融合算法,实现毫米级丝饼毛丝、油污等12类缺陷的毫秒级识别,检测精度达99%。相较传统人工检测,质检效率提升37.5%,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约40万元。
据了解,企业目前已建成了高效智能化锦纶生产线,打造了智能制造平台,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等,形成覆盖己内酰胺输入、切片生产、切片输送、纺丝、产品检测和包装、立体仓储、客户订单交付的全生产流程智能化。
5G+三维雷达盘煤 形成智慧仓储管理新范式
“自从引入自动盘库设备,我们成功实现了库存盘点流程的高效升级。原先需要生产、财务、采购等多部门共计6人协作,每周耗时4小时的盘库任务,现在仅需1分钟即可自动完成,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实时盘库,及时有效避免偷料、少料的问题,为企业生产和原料安全提供保障。”煤仓负责人王建军经理说。
日常煤仓管理过程中,永荣股份建立了数字化智能仓储系统,引入毫米波雷达点云成像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结合改进型Marching Cubes算法,最终实现煤堆体积测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后端WEB端界面还能够实现数据展示以及高度超阈值推送等功能。预计系统上线后盘煤作业时间将由4小时缩短至1分钟,每年可产生综合效益40万元。
如今,永荣股份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永荣股份将综合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打造智慧工厂,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传统工作模式下,系统报警后,需要监屏人员手动调整摄像头角度来确定故障位置,速度慢、效率低。报警视频联动项目应用以来,一旦系统发生报警,部署在现场的摄像头就可以一键旋转镜头角度,及时捕捉到报警画面,...
近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关于征集《智能制造流程工业智能工厂业务管理规范》(简称《规范》)国家标准参编单位的通知。
日前,在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院”)第二届科技大会上,成都院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同设立的“工程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5位院士和国家卓越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