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6月份新闻发布会召开。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介绍说,近年来,相关部门着力促进新能源消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李超指出,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在消纳方面仍面临压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和10.8亿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45.7%,已经超过了火电装机的比重。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的提高,对于大规模新能源的高水平消纳,已经成为当前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
“为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已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李超谈到,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有关部门抓好三个统筹。一是统筹电力外送和就近消纳。充分发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力、光照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通过将西北等地区风电、光伏发电跨省区进行外送,提升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注重挖掘就近就地消纳需求,积极探索新能源和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如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部分新能源直接向单一电力用户提供绿电,不仅有助于新能源就近消纳,也为高耗能企业、出口型企业以及新能源发电企业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统筹电网和调节能力建设。新能源、输电通道、配套调节电源建设协同推进。输电通道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拥有全球最高输电电压等级、最长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大新能源并网规模,目前已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43条,今年还会有宁夏至湖南等特高压通道投产,电力外送水平正不断提高。调节能力方面,目前全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超过8000万千瓦,随着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新型储能在电力现货市场中盈利模式和空间将更加广阔。
三是统筹能源需求和供给。从需求看,我国电力需求侧灵活性负荷资源丰富,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健全需求响应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需求侧资源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参与新能源调峰。从供给看,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超过1400万台。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把新能源消纳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深入落实发电、输电、调节等各环节支持政策,持续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广袤的草原上,银塔林立,管道如织,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煤制烯烃项目——宝丰能源内蒙古年产烯烃项目正在此运转不息。
近日,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今年压缩天然气(CNG)充装气量突破1000万立方米,标志着其在边远井天然气回收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资源高效利用成效显著。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化院)“劣质油脂生产生物航煤成套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国页岩气重点调查区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通过成果验收。
近日,中国石油首次多脉冲高能气体无水压裂试验在长庆油田陕北油区取得圆满成功,为解决底水油藏井水力压裂缝高失控难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