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复肥:砥砺奋进筑牢粮食用肥根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磷复肥行业在艰苦卓绝的探索下,实现了从蹒跚起步到疾行劲走。如今,我国磷复肥行业的产量、出口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形成了从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到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完整的磷复肥工业体系,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资源、技术和资金等条件制约,我国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发展磷复肥的条件。为了满足当时农业需求,我国开始大力推动磷矿粉肥的施用。尽管在“一五”期间,我国磷复肥产品结构仍以磷矿粉肥和进口过磷酸钙为主,但探索之路却一直在推进。1953年,在北京召开的磷肥工业座谈会上将我国磷肥加工路线确定为酸法、热法并举,并将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为发展重点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建设。自此,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便轰轰烈烈地展开。

  随后几年,我国在上海制酸厂建成了1万吨/年过磷酸钙中间实验厂;并分别在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建成了20万吨/年和40万吨/年粒状过磷酸钙工业装置,为我国早期的磷复肥工业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钙镁磷肥的第一套装置也于1956年在四川乐山建成投产,随后我国拥有了第一套高炉法钙镁磷肥装置,此后全国各地的钙镁磷肥工厂开始建设。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我国磷复肥工业在生产技术和产品产量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两个重点产品的技术进步助推了行业迅猛发展,磷肥产量也从1960年的19.3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178万吨。尽管如此,这个时期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基础依然薄弱,科研和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储备也不充分。

  改革开放以后,磷复肥行业乘着改革的春风发生了深刻变革。这时的磷复肥行业开始倡导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产品。自1980年开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500亿元,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和配套建设磷、硫、钾矿,且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装备建设了15家大中型高浓度磷复肥厂,使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工业产能、产量、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迅速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此后,我国磷复肥行业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发展繁荣期,低浓度和高浓度磷肥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迈进21世纪,我国磷复肥产量完成了从初具规模到世界第一的跨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全面占领国内市场,扭转了我国磷复肥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也从磷复肥进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大国。数据显示,我国在1980年的磷复肥产量仅230.8万吨,而到2023年已达到1576.8万吨。1978年前,我国磷肥出口量基本为零,而2023年出口量已达417万吨。

  如今,磷复肥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2023年,具有养分高效、功能性和专用型的新型肥料产能规模快速增长,新型肥料占比不断增加,龙头复合肥企业的新型肥料产品占比从2019年的34.5%增长至2023年的42.2%,增长了7.7个百分点。

  在绿色发展方面,磷复肥行业磷石膏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也更加多样化。2023年,磷复肥行业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55.6%,比2022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

  当下,面对新形势,磷复肥行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农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与调整产能结构,在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减量增效方面进一步发力,不断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推荐

《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第一辑正式发布

​书写石化行业“史记”传承民族创造精神

川金诺拟投19.34亿元在埃及建磷化工项目

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月17日公告,拟投资19.34亿元在埃及建设磷化工项目。川金诺埃及苏伊士磷化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30万吨工业湿法粗磷酸、15万吨52%磷酸、30万....

石油化工行业亟需构建新发展范式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叠加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与“双碳”目标约束,行业亟需构建新发展范式。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结合产业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破解结构...

元昊新材获批在新三板挂牌

  近日,河南省鹤壁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消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已于3月28日同意鹤壁元昊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公开转让,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

前3月中国肥料出口增进口减

  中国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3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大量元素肥料715.6万吨,同比增幅为44.5%;1~3月累计进口各种肥料383.2万吨,同比降幅为8%。

天津市碳计量中心揭牌

  近日,由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与国家管网集团研究总院联合共建的天津市碳计量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天津市在碳计量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服务创新领域迈出关键步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