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让稠油井不再“愁”   

  3月12日,在胜利油田现河作业区草桥稠油区块的草13-侧711井场,一套自动化设备正高效地完成起下管柱作业,一根根管柱经过高温热水冲洗后光洁如新,身着整洁工装的修井工人只需在操作室轻点屏幕,便能精准操控设备完成施工。

  而在今年年初,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员工冒着严寒进行手动操作,油管表面沾满黏稠的原油,每提一根管柱就要对吊卡进行润滑。低温下,原油几乎成为固体,把成排的油管黏成一体,分离一根管柱平均耗时10分钟。

  前后场景的变化,源于现河作业区稠油作业“在线清洗+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实践。

  事实上,油井修井自动化对作业工人来说并不陌生。2021年3月开始,修井自动化设备就相继投入使用,并建成国内首个自动化示范作业区。截至2024年年底,该地区已配套211台自动化设备,配置比例达64%。

  然而已经投用4年的先进自动化设备并不适配稠油开采,让负责稠油修井的作业工人只能24小时轮班,油管提下全靠“人拉臂举”,既存在安全风险,又效率低下。

  原油分为稀油和稠油两种,稠油按照黏度划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特超稠油。草东稠油的黏度超过20万毫帕·秒,属于特超稠油,常温下呈半固体状态,零度左右时变成常温下沥青状。

  草东作业项目部经理胡昊介绍说,施工过程中管柱内外壁附着厚厚的稠油,附着到电气元件、传感器上,会触发错误信号,致使设备无法识别管柱位置和状态。“我们尝试过使用自动化设备,但传感器‘看不清’管柱,误判率超过50%,反而会拖慢施工进度。”胡昊解释道。

  “要让负责稠油井作业的兄弟享受稳稳的幸福。”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的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努力,首创“热水循环清洗+智能感应”一体化解决方案,攻克了这一难题。

  这一方案的原理是,在上提原井管柱过程中,用近100摄氏度的热水对管柱内外壁进行高压循环冲洗,清洗后的管柱表面洁净度显著提升,传感器能够精准识别管柱位置及状态,识别率从不足50%提升至98%以上。

  如今,草桥稠油区块已投用8台自动化设备,成功应用于11口井的施工,为高黏稠油藏的作业提供了“绿色、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也为国内同类油藏油井作业自动化应用提供了示范场景。

  在线清洗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深度融合,使得稠油区块的修井作业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管柱起下较人工操作提速1.5倍,井口区域实现全程无人操作,员工远离了油管碰撞、机械伤害等风险,员工工装从“每日必换”变为“三日无渍”。“过去下班一身油,现在都能穿着干净工装工作了。”老员工张连海说。


相关推荐

从团聚到均质:气相纳米材料分散调控对UV涂料的颠覆性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相纳米材料在涂料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气相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改善涂料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气相二氧化硅在涂料中可发挥优异的增稠触变、防流挂、防沉降等作用,气相...

永新县招才引智暨与井大战略合作活动在吉安举行

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永新县“书记部长进校园”招才引智“活动暨与井冈山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近日在吉安市举行,校地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旭彪强调,井冈山大学立足吉安,服务吉安.....

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原油日产翻番

  截至3月底,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90万吨,示范区日产原油从投产之初的220吨增至450吨,累计增...

新能源领域重点实验室落户厦门

  4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高比能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建设推进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这标志着该实验室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大连科利德电子特气产品获认可

  一季度,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销售高纯三氯化硼、高纯乙炔、高纯三氟碘甲烷等电子特种气体产品5815吨,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仪征化纤PTA装置改造增效超千万

  近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对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富氧空压机进行节能改造,实现了节约蒸汽并回收利用蒸汽余热发电的目标,日均可额外发电7万千瓦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