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小青(左一)在诊断仪表“病因”。 (李英豪 摄)
富小青,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集团公司仪表维修工。他扎根一线37年,从学徒工一步一步成长为集团仪表维修工技能大师,先后参与国家“九五”计划等重点项目18个,累计不停车维修仪表10余次,为企业降本减费2450万余元。
富小青还带领创新工作室完成了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线分析、氧化炉FTIR系统改进工程,参与了13套水质监测仪表改造等多个攻关项目。日前,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小技改解决大问题
2024年6月,上海石化热电部锅炉联合装置6号炉出现排放流量多点比对差异大的问题,影响了环保监测数据准确性。装置人员使用内窥镜进炉内探测,由于炉内温度高,内窥镜很快被蒙上一层雾气,什么也看不清了。
探测后发现,原来是炉内的构筑物影响了流量检测。于是,富小青自己画图,到市场上购买了聚氯乙烯管、镜子、阀门等材料,制作了一个自带吹扫功能的防雾内窥镜特殊工装,通过重新选择合理的测量点,困扰装置的难题迎刃而解。
2024年,富小青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通过修复进口岛津载波器、改进德国烟尘仪校准、试制美国HACH停产备件、实施国产化美国ADI采样泵及ABB色谱备件等技措技改,解决了42项涉及生产运行、项目建设的设备仪表技术难题,降本增效170多万元。
今年1月,富小青从仪控中心调入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在这里,他主要协助碳纤维复合材料实验基地进行实验设备改进、协同创新创效、培训带教等工作。短短几个月,他带领团队开展了热固预浸料线设备改进、热塑预浸料线设备改进、单向带改进等多项工作。
与此同时,在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全新的富小青创新工作室也已投入运行,工作室将以“创新工作室+培训基地”新模式,助力科研创新创效攻关,为企业解决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仪表专业培训、实验线设备与控制完善以及对外合作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攻坚克难大显身手
在上海石化及周边社区,富小青是远近闻名的“金手指”,不管仪表维修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经他“把脉问诊”,总能得到高效解决。
2009年,富小青创新改进进口特阀密封,彻底消除了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结晶工序泄漏的棘手问题;2010年,他担任企业能源优化项目仪表技术负责人,承担改进国产化大机组的33项工作,获得装备厂家技术进步奖;在改进德国进口加氢反应器的特殊压力液位控制阀时,他消除了重要控制回路控制不良的问题,延长了控制阀的使用周期,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2005年,作为中国石化专家组仪表负责人,富小青远赴俄罗斯,协助一家公司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的开车工作。他带领团队奋战3个月,硬是将这套搁置了15年的装置成功开起来,为中国石化赢得了赞誉,实现中国石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输出”。
富小青还作为技术保障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国家重大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外壳研发、火炬量产及火炬传递保障工作。他研制出9套创新工装,让组装时省时省力安全高效,保障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和火炬组装传递,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和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创新创造永不止步
日常工作中,富小青对新知识、新技术充满了求知欲、探索欲。他收集研究了各类材料和设备工业设计,以备不时之需。在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装备国产化攻关过程中,富小青带领团队完成了在线分析、氧化炉FTIR系统改进和高低碳炉分析仪的系统防碳粉改进。
“防碳粉的设计灵感来自空中加油,它不就是加油管对着受油器吗?所以,我就在柜门上开了一个孔,然后合过去,把这个孔给堵掉,就不用开机柜门操作了。”说起自己的小发明,富小青非常自豪。
从学徒工到全国劳模,在追求技能提升的路上,富小青有一股永不止步的韧劲。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毫不吝惜地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2015年,富小青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获评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中国石化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近日,在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工业防护中心绥中油管清洗车间,安全员应新良手持噪音测试仪,显示屏上的数据令他兴奋不已。在车间里,油管翻转、管架托举、高压水枪喷射......原本会发出巨大噪声的钢铁设备交...
一季度,河南能源集团化工新材料公司所属河南省大化电气仪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6.33%,完成年度计划的54.2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73%,完成年度计划的25.89%。 ...
进入夏季,为扎实做好雨季“三防”工作,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潞安化工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提前行动、紧盯现场、严堵漏洞,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准备,“三勤”联动筑牢雨季“三防”安全堤。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进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铜化集团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为抓手,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实践之路。 创新链筑基,打造核心竞争力。铜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