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大在电催化塑料升级回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明华教授课题组在电催化塑料升级回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在催化领域国际顶尖期刊ACS Catalysis上发表。

石油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是一种高分子热塑性材料,是现代工业与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材料。然而,PET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通常难以降解,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化学方法不仅能够将PET的水解产物乙二醇氧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还可以在阴极实现析氢反应,从而将未充分利用的碳资源重新引入经济循环,助力全球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乙二醇氧化反应过程中关键反应中间体的吸附机理尚不明确,这成为提升反应效率与选择性的关键科学问题。

针对上述难题,黄明华教授课题组通过简单调节电化学活化时间,成功合成了非晶相CoNiOOH/NF和具有非晶/晶界面的CoNiOOH-Ni3S2/NF,将其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探究乙二醇转化为甲酸盐的潜在机制。详细表征与理论计算显示,相较于非晶CoNiOOH/NF,CoNiOOH-Ni3S2/NF的非晶/晶界面的相互作用能够调节电子结构,促使其d带中心上移至更接近费米能级的位置,从而显著增强了对乙二醇和OH的吸附能力,这种增强的OH吸附对于促进C─C键的断裂及后续级联脱氢步骤至关重要。通过原位电化学红外吸收光谱及理论计算确定了主要反应路径,研究发现最终产物甲酸盐的形成主要通过乙醇酸的C─C键断裂并经后续氧化生成。值得一提的是,CoNiOOH-Ni3S2/NF在超低电位1.45 V下实现了500 mA cm⁻²的工业级电流密度,法拉第效率高达96.6%,甲酸盐产率达到3.14 mmol cm² h⁻¹。研究中还设计了一种实用的两电极流动电解槽,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成功将6.3 g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原料转化为4.97 g的对苯二甲酸和4.83g的二甲酸钾。通过精准调控活性位点上关键中间体的吸附并深入理解反应路径,该研究为设计用于PET塑料电化学升级的高效非贵金属异质界面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40 (1).jpg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以及中央高校经费等项目资助,中国海洋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孙金勇同学。


相关推荐

清华大学师生到华昌化工访学交流

4月22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项目高级主任郭新宁,率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IMPA)师生及海僡集团、中非总商会代表一行46人,赴华昌化工、华昌能源开展社会实践与交流活动。郭新宁一行分别参观了华....

黄苏华:东征西战三十年 七十口井写传奇

  “7口井等着搬家,没办法,人手不够!”4月16日,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新疆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林春保瞅着任务栏上饱满的工作量,搓着双手直犯愁。  “我去!”49岁的黄苏华主动请缨,负责SHB...

常州一步通过江苏专精特新企业复核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了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复核通过名单。常州一步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120项首发技术引领橡塑创新浪潮

  4月15日至18日在深圳召开的CHINAPLAS2025中国国际橡塑展上,全球创新科技成果与一系列高质同期活动展现出全、新、高三大看点。

实现工业副产气资源化利用——记西南院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自主研发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该技术解决了大规模气体分离提纯中的关键工艺、吸附...

天津大学破解高纯石英矿提纯密码

  4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高纯石英矿正式成为我国第174号法定矿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