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并举开创纯碱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天然碱快速扩产的冲击,国内纯碱产业结构出现颠覆性调整。未来我国纯碱工业格局和市场走势将如何演绎,行业高质量发展如何“立”与“破”,成为全行业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

  “立”的方面,随着天然碱进一步扩张,氨碱法、联碱法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将加快应用节能降碳、节水减排、降本增效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破”的方面,在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家推进节能降碳、产能调整大背景下,未来高成本、高污染、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化学合成法纯碱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未来,纯碱行业将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和供需平衡。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参股企业纯碱产能合计730万吨/年,同时具有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工艺,在50多年的纯碱制造历史中,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理念。为助力国家实现对纯碱的自主可控,我们现就纯碱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谈一谈看法并提出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

  2024年,我国纯碱有效产能约3970万吨,氨碱法、联碱法、天然碱法占比分别为47%、36%、17%,总需求量约3200万吨,呈现产能过剩局面。目前,国内纯碱行业有4家大型企业占据龙头地位,合计产能占全国的60%左右,与国际水平相比,集中度相对偏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以下3点建议。

  首先,通过加大对纯碱行业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培育大型制造集团,同时对兼并的中小散纯碱企业开展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风险防控,增强产业集中度和行业规模经济效能。

  其次,天然碱被列为国家鼓励类投资项目,行业要积极研发和应用天然碱矿开采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开采率和回收率。优化天然碱加工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系统制定纯碱发展规划,通过技术互补、资源整合和产业链的协同协作,打造氨碱法、联碱法、天然碱法工艺齐备的领军企业。

  再次,打造国际化纯碱品牌,通过输出国内先进纯碱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纯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纯碱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通过出口高品质纯碱,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打造知名度高、美誉度好、影响力大的国际品牌。

  优化市场生态

  当前纯碱行业处于极度低迷期,但不能盲目或者仓促地将过剩产能出清,否则在经济复苏和反弹期将会带来纯碱市场的强烈震荡。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限定碳排放总额、能耗管控、总体产能绝对控制、新增产能延期投放、准确评估落后产能等方式,推进纯碱企业的关停并转。通过推广绿色工艺技术、应用重大节能设备等,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同时加强对纯碱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的内卷竞争行为。

  行业协会要积极向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同时进一步修订、优化行业标准,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和效能,通过优化能耗管控标准,倒逼行业成本管控能力提升。同时,协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资讯公司和期货公司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实现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我们认为,积极开拓纯碱新兴应用领域,探索研究纯碱产品的高端化,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纯碱是碳酸锂和钠硫电池电解质的关键原料,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大量的纯碱需求。据统计,2024年新能源产业拉动国内纯碱消费量约115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138万吨。因此,纯碱企业要加强产业链协同,持续拓展在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

  推动节能降碳

  当前,联碱法生产企业要加大对于氯化铵产品质量提升的研究,提高颗粒度、纯度等质量指标,以进一步满足复合肥等下游行业的需求;对生产工艺进行节能改造,降低碳排放;选用高效外冷式碳化塔,降低碳化过程中的能耗。氨碱法生产企业要加大废渣综合利用研究力度,构建循环经济模式;采用先进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实现减排和资源利用;采用大型化、高效化的化灰设备和蒸氨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通过建立稳定的原盐、石灰石、煤炭供应基地,优化供应渠道和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纯碱企业还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深度运用,建立大宗原材料供应和公司产品上下游协作保值增值模式,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健经营目标。

  综合来看,国内纯碱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到五个“提升”。一是提升行业集中度,形成代表国家水平的大型集团公司。二是提升产业控制力,政府要加大对产能调控、节能减排、安全环保、技术创新、期货现货交易等的检查监督及宏观控制力度,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三是提升科技创新力,对工艺、设备进行持续改进,开拓延伸应用市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四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工艺、产品的研发应用。五是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打造产供销研一体化智能平台,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管控和高效运行,降低人工成本。

作者:

 


相关推荐

业界共寻“双碳”目标下煤化工创新转型之路

  4月8日,由《千赢国际网页版登录官网入口 》社有限公司与晋城市化学工业协会、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化工技术大会在山西晋城召开。大会围绕“煤化工创新转型、数字赋能、跨界协作”的主题,邀请业内专家...

中国石化集团启动30亿元增持计划

  面对连日来的资本市场震荡,中国石化集团控股上市公司迅速发挥“稳定器”作用。

江西公布2025年第一批次“小灯塔”名单

根据《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申报工作的通知》(赣工信信推字〔2024〕279号),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江西省近日确定了...

江西省公布2025年第一批次 “数智工厂”名单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向全省各设区市工信局、南昌市中小企业局、赣江新区经发局,厅有关处室发布公告称,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申报工作的通知》(赣工信信推字〔2024〕279号...

绿色低碳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发布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公开征求意见稿)》,共纳入101个项目,分别用于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其中有不少化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全球最大柴油吸附分离装置建成

  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200万吨/年柴油吸附分离装置日前建成中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