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 2月14日,记者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了解到,加强环双面双弧智能焊接机器人在该基地成功运行,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实现了智能焊接。
这台刚刚投入试生产的焊接机器人由海油工程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同合作研发,采用双面双弧打底免清根工艺,有效解决了焊缝背面保护问题,并能防止焊接变形。同时,这台设备首次将滚轮架应用于机器人智能焊接,可实时跟踪焊缝轨迹、360°均匀焊接,确保焊接不偏移,且能根据不同管材的坡口形状、材料厚度动态调整参数,使焊道更加平滑。
这台焊接机器人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的主要工作是厚大板件的焊接与加强。据介绍,加强环板为中空形式的圆型环板,主要应用于海上平台主结构立柱内部。由于焊接位置隐蔽,以往人工焊接必须通过反射镜像才能看到焊接位置,2名经验丰富的焊工需要不间断作业12个小时才能完成焊接工作,而常规海上油气平台单体加强环板焊接作业场景至少有10个。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结构制管车间经理马亚光表示,该设备可完全胜任工作,焊接效率较人工至少提高1倍,且能避免员工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
图为焊接作业现场。(李浩玮 摄)
近日,在延安石油化工厂联合三车间酸性水汽提装置,该车间技术人员通过对磁力泵实施“叶轮切割术”以及参数调整,将磁力泵运行流量控制在稳定区间,避免了因流量波动过大而导致的机泵故障。
2月22日,榆林炼化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加剂、流化、进料一次性成功,随着汽柴油、液化气进入成品罐,标志着停工近15个月后的炼油“老将”检修后“满血复活”。
近日,金陵石化成功开发转动设备预防性维修决策系统。该系统采用国产化技术,集成转动设备状态监测等数据,能够实现动态化调整预防性维修计划、标准化管理预防性维修流程,进一步提升转动设备预防性维修精细化管理水...
近日,由十四化建承建的全国首座内河LNG接收站项目——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项目顺利建成,其中55000米工艺厂管道全部吹扫合格,用时仅25天,创造国内LNG接收站工艺厂管道吹扫速度最快纪录。
2月20日,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柳屯中心处理站的中控室内,员工们通过监控屏幕远程操控设备,实时数据在系统中精准流转,高精度北斗定位器实时定位员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