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日,陕西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在西安闭幕。陕西省省长赵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光电子、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制造、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等产业。对此,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建议,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快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新型储能可将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的新能源进行高效存储和释放,从而优化能源负荷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从而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型能源体系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提出重要举措。随着碳中和及能源转型进程的推进,新型储能在全球范围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李宏安认为,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不仅化石能源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禀赋同样优越,具有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良好基础,投资潜力较大。在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契机下,积极发展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重力储能等新型储能产业,对陕西省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截至 2024 年年底,陕西拥有相关储能企业4000余家,新型储能产业具有先进成熟的技术方案和行业业绩。比如,新年伊始,由陕鼓深度参与研发和建设的湖北应城“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成功,70万立方米储气库全部投运,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以及6个行业示范、数十项国际首创,填补多项国际空白,标志着中国压气储能技术率先进入300兆瓦级工程化新时代。此外,陕鼓提供关键装备的山东泰安350MW、甘肃酒泉300MW 等多个国家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建设中;西安奇点能源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实现智能能量块产品创新突破;西安交通大学获批国家首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陕西已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
尽管如此,陕西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仍待提升,由于项目盈利水平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李宏安建议,充分认识新型储能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将新型储能特别是鼓励长时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路线纳入陕西省“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尽快研究制定陕西省新型储能产业延续性政策,借鉴国内先进省份经验,优化新型储能收益方式;针对钢铁、煤化工、石化等高耗能企业及工业园区用能成本居高不下,在规划立项的储能项目中,优先使用长时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方案,助力降本增效,推动传统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百年化工,新质领航;弦歌不辍,赓续新篇。7月12日上午,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百年发展大会在求实会堂隆重举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海内外校友、关心支持天大化工学科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师生代表相约大会,共...
近日,由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EPC总承包的河北正元项目造粒塔顺利封顶,项目建设正式迈入全面安装高峰期与土建收尾阶段。 作为河北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8.84亿元,采用自主研发的“....
7月9日,德勤中国发布《“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提出,“十五五”期间全球能源结构将深度调整,能源消费总量保持温和增长。
7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周海兵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认证目录,标志着我国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从政策框架向实践落地迈出了关键一步。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