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智慧运维守护“阳光收益”

作为中原油田最早组织光伏建设及运维的单位,中原油田热力分公司已累计建成光伏电站147个,光伏装机85.11兆瓦。今年上半年,光伏电站运行发电量5900多万千瓦时。

每天,该公司新能源运营中心主任、新能源数据中心负责人陈华刚都要登录智能光伏管理平台查看这片“光伏农田”的收成。“要让‘农田’高效运转,过去需要大量人力巡查设备、处理故障,费时又费力。现在,智能光伏管理系统就像给电站装上了大脑和眼睛,让巡检更高效、管理更省心。”陈华刚说。

从“人跑腿”到“数据跑路”

运行初期光伏电站的运维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工作人员需要顶着烈日或寒风,跋涉数公里检查设备,不仅效率低,还可能遗漏隐患。智能光伏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电站的每一块光伏板、每一台逆变器都连接起来,实时监控它们的健康状态。如今,这套系统的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7%以上,光伏峰值系统效率从82%飙升至85.2%。

6月中旬,黄河水源净水厂的光伏电站突然收到警报:3号子阵的电压曲线出现细微畸变。系统仅用17秒就将原因定位到逆变器接头接触不良——这个连人工巡检都可能忽略的隐患,若不及时处理,每天将损失电能达500千瓦时。平台的“秒级响应”让运维人员在1小时内完成抢修,相当于抢回了价值340元的“阳光收益”。

机器人与无人机组成“黄金搭档”

7月8日,在濮城老点大院光伏电站区域,一架巡检无人机腾空而起。巡检技术人员杨秀莲紧盯监控屏幕,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正对着千米之外的光伏板阵列进行三维扫描。近年来,该公司建立起“北斗+无人机”立体运维模式,通过对复杂地形区域开展三维巡查,实现重点部位检测覆盖率100%。

“遇到屋顶、水上等这些人工难到达的区域,无人机可以畅通无阻地完成巡查。”杨秀莲表示,“通过高清无人机巡查,可以巡检光伏组件的完整性、清扫机器人工作状态和组件积灰程度。尤其是大风、雷雨等极端天气过后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能够快速了解光伏组件是否出现脱落。”

同一时间,在文留文东苑光伏电站,智能清洁机器人正沿光伏阵列流畅滑行,所过之处灰尘尽除。

“中原地区少雨多尘,积灰会导致发电损失最高达30%。”杨秀莲解释道。目前该公司已部署280余台智能清扫机器人及30台摆渡清扫机器人,构建“全域覆盖、高效联动”的人机协同作业体系,实现光伏阵列自动化高效清洁,年减少损失电量360万千瓦时,降低电站运维成本18%。

光伏运维标准化、高效化

“上个月,天然气处理厂供应站光伏区出现逆变器故障,从系统报警到工区人员抵达现场只用了25分钟。”运维技术人员陈旺礼对新的管理模式深有感触。

该公司创新构建“1+N”网格化运维体系,以新能源运营中心为智慧大脑,在重点区域设立多个运维工区,形成“中心调度+区域执行”的快速响应机制。设备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效率较上年提升30%。

“以前光伏电站的运维主要靠经验,现在有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效率提升了不少!”据杨秀莲介绍,该公司进行的标准化建设,让运维有章可循,其创新编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运行维护保养规程》等系列技术规范,对设备巡检、故障处理、安全防护等全流程标准进行细化,运维人员只需“按图索骥”,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将重构化工研究范式

“在‘双碳’等国家重大需求牵引下,化工基础理论发展、工程技术更新迭代所需基础物性严重缺失,亟须人工智能方法引入的化工物性获取新范式。”日前,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大数据与智能设计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工业大学...

“云端智控”让录井作业更智慧

“云端对话,秒级响应。”这是日前胜利地质录井公司东营项目部通过“远程智慧录井作业”模式,指导SL233录井队顺利完成钻井取心任务时,甲方所给予的认可。

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启动

7月19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以下简称AI超级联赛)在南宁启动。国家有关部委、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和参赛团队代表及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代表...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人工智能将让科学研究“更聪明”

7月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主题活动”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预测,下一个科技浪潮是“物理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能够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代替人类编码并描述算法,并使用算法来学习...

三方共建新材料智能化制造实验室

日前,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与浙江微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智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新材料智能化连续制造实验室”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