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LNG储罐投用


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 1月6日,国内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LNG)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的10号LNG储罐完成预冷并顺利进液,标志着中国海油首座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27万立方米LNG储罐一次性成功投用。

据悉,该储罐采用中国海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储罐直径超100米、高约65米,可储存11.9万吨LNG,供2200万居民两个月的生活用气,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本次作业验证了储罐各项关键技术指标的安全可靠性,为国内27万立方米LNG储罐工程化应用提供了良好借鉴,表明我国超大容积LNG储罐设计及建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7万立方米LNG储罐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设计建造工艺十分复杂。”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桩基施工、外罐浇筑、气压升顶、内罐及保冷安装、水压气压试验、氮气置换到最终机械完工、预冷开车,每个环节都面临各种技术难题。

桩基施工是储罐建设的第一步。相较常规的16万立方米储罐,27万立方米储罐自重增加约60%~70%,桩基需要有更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技术团队根据盐城“绿能港”地基偏软的情况,因地制宜,巧妙使用减隔震技术,在桩基与LNG储罐承台间设置橡胶隔震垫,保证储罐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屹立不倒。这一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成功投用,开创了在湿软地质建设全球最大储罐的先河。

储罐的外罐由低温混凝土承台、预应力低温混凝土罐壁、钢筋混凝土球面穹顶组成,外罐浇筑直接关系到储罐的整体稳定性。面对庞大的浇筑任务,技术团队提出采用“跳仓法”分块施工策略,有效减少了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的裂缝问题,极大提升了储罐的整体稳定性。

穹顶钢结构的气升顶过程是储罐建造过程中难度最大、工艺最复杂、风险最高的工序之一。27万立方米储罐顶梁框架跨度大,穹顶自重大,对气升顶的条件要求更为苛刻。技术团队通过上千次的计算与优化,成功确定了重量最轻且满足强度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解决了大跨度薄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难题。

为确保储罐在各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情况得到准确监测,技术团队开发了一套适用超大容积LNG全容储罐的应力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各关键结构在施工全过程的力学数据,通过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保障LNG储罐结构安全。

为保证LNG储罐一次性投用成功,盐城“绿能港”成立专项工作组,细化扩建罐区管道系统、储罐系统计划节点等工作,编制优化预冷排气方案,创造性采用双罐串联置换举措,大幅降低投产成本,有效减少LNG损耗,提升了项目运营效率和效益。在冬季天然气供应的关键时期,新投用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将有效提升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的LNG总储量,为应急调峰增加“底气”。

相关推荐

多项石化技术装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

为持续推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加快能源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切实保障关键技术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家能源局组织了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及评定工作。日前,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

扬子石化应用国产FF总线技术

截至1月底,扬子石化淤浆法聚乙烯中试项目已完成所有828台仪表设备的安装,配合调试进度达95%。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公司首次尝试并成功应用国产化FF总线技术,为项目自动化、高效化运作注入新动能。

华北测控氦气随钻检测仪获应用

春节前夕,由中石化经纬公司华北测控公司自主研发制造、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新型技术装备——氦气随钻快速检测仪在华东油气分公司扬子盆地黄桥区块1口重点井应用,这也是该公司氦气随钻录井技术首次成功在外部市场应...

双环科技升级改造热力系统

近日,从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热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现场传来消息:汽水系统试验压力达13.625Mpa,稳压20分钟后,压降达标,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该项目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湖南石化气化炉烧嘴连运破百天

截至2月6日,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新区煤气化装置1号气化炉烧嘴连续运行达到105天,这是该装置连运首次突破100天。

石化装备“十五五”规划研讨会召开

日前,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组织召开了《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研讨会,介绍前期筹备及调研工作情况,并对《“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提纲》和编写思路进行研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