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关联度超过80%
东营港晨曦中,一艘10万吨级油轮缓缓停靠在万达宝港国际码头,数条输油臂将原油源源不断注入物流园区及仓储库区。这些“工业血液”的流动轨迹,串联起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密码——从炼化基础原料到高端化工新材料,东营港经开区正用一条条“黄金链条”诠释创新突围。
原油的第一站是天弘化学年产500万吨常减压装置。这些原油全部通过管线输送,物流运输成本每年节省5亿多元。在中央控制室的巨幅屏幕上,笔者看到原油经催化裂解后“分身”为汽油、柴油等基础油品,以及丙烷、丙烯、碳四等关键化工原料。
“我们不仅要做常规产品,更瞄准高附加值产品链。”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的工艺流程图说,丙烯通过密闭管道直供一墙之隔的科鲁尔公司年产26万吨丙烯腈项目,碳四则被运往丁二烯装置。
此外,石油炼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万达石化集团的硫酸项目,将炼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加工后制成硫酸,每年可生产35万吨。
这35万吨硫酸,全部作为原料供给下游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及阿托伐他汀钙医药中间体项目。按照每吨节省运费80元计算,可以为下游项目节省购进运费近3000万元,既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也给下游项目节省了成本。
天弘化学生产的丙烷则有另一段“奇幻旅程”。万达石化集团建设的年产45万吨丙烷脱氢装置,将丙烷转化为高纯度丙烯,这些丙烯通过管道直通科鲁尔公司的丙烯腈生产线。科鲁尔公司的产品则兵分两路:主产品丙烯腈成为与中石油合资聚丙烯酰胺项目的核心原料,助力油田采收率提升20%;副产品氢氰酸则通过管道输往MMA项目和阿托伐他汀钙医药中间体项目,最终为生产有机玻璃、塑料、腈纶、涂料和医药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提供关键材料。
更令人惊叹的是“隔墙经济”的精妙设计——天弘化学与科鲁尔公司仅一墙之隔,可通过管道直接进入生产车间。据了解,氢氰酸依靠管道运输安全稳定,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和道路运输风险,是对有毒有害物质综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项目。“从剧毒副产品到生产救命药,真是神奇。”工作人员话语中透着产业链协同的自豪。
在万达化工厂区,碳四组分正开启另一段传奇。这些炼化副产品经专用运输车抵达年产15万吨丁二烯项目厂区,经加工为高纯度丁二烯,而天弘化学厂区产生的油浆也在这里加工成为炭黑。在顺丁橡胶车间看到,乳白色胶液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生长”成轮胎专用胶块,这些材料通过运输进入万达轮胎工厂,胶块与炭黑复合后,经智能压延成型为轮胎。
“醚后碳四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技术员调出实时数据:丁二烯还用于生产MBS和ABS。此刻,一批刚下线的ABS颗粒正在装车,它们或许将成为智能家电外壳的“骨架”。
从原油上岸到成品油下海的码头物流,从石油炼化到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再到轮胎制造的高端石化产业体系,在东营港经开区,一滴油正展现出它的“千面油生”。从“一滴油”到不止“一匹布”。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先后培育了烯烃和芳烃、功能性新材料、临港综合物流等多个集聚度高、协作配套紧密、市场竞争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放大集群带动效应。截至目前,该区内规上工业企业58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00万吨,企业产业产品关联度超过80%。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指挥中心,宽敞的大厅、整洁的屏幕、实时监测的动态数据映入眼帘。“为提升园区智慧监管水平,我们一期投资2亿元,建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园区,形成了以智慧产业发展和智慧技术...
连日来,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好消息频传:基地首个实现产业化落地的项目——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10吨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及中间体创新研发产业基地项目顺利...
如何以党建为引领,驱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党建工作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如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已成为驱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引领尼龙产业向新而行、向高攀登。”近日,河南...
7月8日,在西安举行的香港优势助力陕西科技企业走出去交流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投资推广署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支持科技企业借港出海,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近日,2025年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名单发布。潍坊滨海化工产业园榜上有名,成为全市首家入选的化工园区。这是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数转智改”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