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油品生产部DCC装置消瓶颈技改项目,在中海炼化全系统“亮业绩、比贡献”先进评选活动中一路过关斩将,荣获降本增效先进团队。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油品生产部过往努力的高度肯定,更是为公司在新发展阶段的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激励全体员工朝着更加辉煌的目标奋勇前行。
东方石化的催化裂解装置采用先进的DCC工艺。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反应深度提高时,生焦率会大幅攀升。这一棘手问题严重制约了装置的运行效率,使得DCC装置长期以来无法达到满负荷运转,始终徘徊在94.6%的运行负荷,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为打破这一僵局,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东方石化充分利用装置大检修的窗口期,开展DCC消瓶颈改造项目。
DCC消瓶颈项目主要有汽油分割塔重汽油泵改造、二反进料喷嘴改造、外取热汽包更换內构件三项重要内容。其中汽油分割塔重汽油泵改造项目,提高了装置加工能力,稳定汽油可全部进汽油分割塔控制汽油蒸汽压,确保公司出口汽油蒸汽压指标合格;二反进料喷嘴改造项目,可实现二反轻汽油进料量提高至35吨/小时,确保气压机中间罐凝缩油能够回炼,有效提高丙烯和乙烯收率;外取热汽包更换內构件项目,有效增加外取热器取热负荷,提高外取热自产饱和蒸汽量20吨/小时,在产汽量不超最大设计量52.6吨/小时时饱和蒸汽各项指标合格,为装置提高处理量提供条件。
改造后,汽油分割塔底重汽油泵的输送能力大幅提升,汽油输送量稳定达到60吨/小时以上。这一显著变化使得装置运行负荷成功实现质的飞跃,从改造前的94.6%一举提升至100%满负荷运行。同时,稳定汽油能够全部进入汽油分割塔进行精细处理,通过精准调控汽油蒸汽压,确保了外销汽油产品的蒸气压指标完全符合标准,极大地增强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度与竞争力。外取热器作为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此次改造中也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改造后的外取热器取热负荷显著增强,为装置提高加工负荷提供了有力支撑。外取热器汽包产汽量从原来的25吨/小时提高至45吨/小时,且产出的饱和蒸汽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为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DCC第二提升管进料改造同样成效显著。改造完成后,轻汽油回炼总量可增加至35吨/小时,这一调整直接促使丙烯和乙烯产品的收率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DCC装置消瓶颈项目成果斐然。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改造措施,该项目累计节约费用高达4063.16万元。这一惊人的数字充分彰显了项目在降本增效方面的卓越成效,也为公司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为进一步强化节假日及特殊时段安全生产管控,有效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4月5日清明节当天,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石化”)组织开展了一场无预警晃电事故应急演练。
4月7日,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新建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四效蒸发单元顺利注入脱盐水并完成循环及外送流程,经过12小时稳定运行,排出介质清洁无杂质,标志着转型升级项目丙烯腈装置首个单元高标准完成冷运试车...
4月8日在中海油有限海南分公司、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海油能源物流海南公司(以下简称“有限海南、东方石化、华南销售、八所港、物流海南”)通力合作下
4月9日,新标元认证(上海)有限公司今日正式下发通知,已完成对江苏泛华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镇江泛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苏特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首次监督审核。
4月9日,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一季度,正值春耕备耕的忙碌时节,青藏高原深处的盐湖专用铁路线上,一列列满载钾肥产品的列车缓缓驶出,向着全国指定区域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