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易河村的田野上,稻苗青翠。村里的“石化路”笔直延伸,跨过清澈的河流,连接两岸的是一座坚固的双孔钢筋混凝土桥——村民亲切地称之为“石化桥”。这座由中韩石化驻村工作队倾力建成的桥梁,彻底结束了村民长达48年的危桥出行历史。桥畔,360亩瓜园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桥、这路、这丰收图景,正是中韩石化驻村工作队扎根易河村,情系“三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危桥变通途,激活乡村产业
2021年9月,中韩石化驻村工作队进驻易河村伊始,一座建于1974年的老旧危桥便成为横亘在村民心头和生产发展路上的“拦路虎”。桥体塌陷,不仅人车通行险象环生,更严重制约了农资运进和农产品运出。时任工作队队长周炎青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就是我们工作队的头等大事!”他迅速将情况详实汇报至公司党委。
中韩石化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决策,投入资金拆旧建新。一座设计寿命百年、承载力达30吨的现代化“石化桥”拔地而起。新桥通车的当月,就有农业企业前来洽谈,流转了桥头长期撂荒的土地种植南瓜,年产量预计超200万斤,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千里驰援解“燃眉”,力保夏粮归仓
2022年夏秋之交,武汉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干旱,长江水位创历史新低。正值晚稻灌浆成熟的关键期,易河村600余亩稻田却面临缺水的严峻局面,灌溉水源几近枯竭,丰收希望岌岌可危。
得知对口帮扶村的紧急灾情,中韩石化迅速行动,立即协调公司应急救援中心精干力量。12名指战员携带大功率“龙吸水”排水抢险车、水带铺设车等专业设备,驱车往返180千米,火速驰援。他们顶着烈日酷暑,争分夺秒铺设管线,架设设备,经过连续6小时的高强度抽排作业,成功将1.1万立方米的宝贵水源注入干渴的稻田。汩汩清流不仅滋润了禾苗,更稳住了全村当年粮食丰收的基本盘。
泵站焕新颜,润泽千亩良田
针对易河村农业灌溉仅依靠3座老旧泵站、效率低下、覆盖不足的困境,中韩石化精准施策,投入专项资金20余万元,对泵站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
该工程包括新建500立方米容量的进水港池,铺设耐腐蚀、长寿命的防锈管道直通田间地头。泵站焕然一新,显著提升了灌溉效率和覆盖面积,为易河村的农业生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石化清泉”,夯实了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保障。
帮扶全方位,聚力促振兴
四载光阴,中韩石化驻村工作队的足迹踏遍了易河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他们的帮扶远不止于修桥铺路、抗旱保收、兴修水利,还帮助养殖户重建现代化养鸡场,拓宽增收渠道;扎实开展村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与生活品质;定期走访慰问脱贫困难户,送去关怀与温暖等。
据统计,中韩石化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20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项目。工作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帮扶成效,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自发赠送的锦旗诉说着深厚的“鱼水之情”,工作队也连续两次荣获武汉市“工作突出驻村工作队”称号。
如今的易河村,“石化桥”上车来人往,“石化路”平坦宽阔,升级后的泵站汩汩清流,田间稻谷飘香,处处孕育着丰收的喜悦。中韩石化驻村工作队现任队长李志杰坚定地表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与易河村干部群众携手并肩,让这座‘石化桥’不仅连通两岸,更要成为通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共同描绘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上井作业要多带饮用水,施工作业一定要避开正午时段……”,在河南油田油服中心修井203联队日前召开的班前会上,主管安全的副队长邓建军反复强调着这些细节。
高温多雨天气来临,安全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山东能源齐翔腾达不断健全完善夏季“四防”责任体系,开展专项检查和事故预想,紧贴现场一线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获悉,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征集2025年度质量管理实践案例的通知》等,现面向石油和化工行业,围绕企业质量管理“面、线、点”不同层次征集案例。
7月31日,天津南港工业区组织召开2024年度责任关怀报告发布暨公开承诺会议。本次会议通过成果展示、队伍建设和经验分享3个主题环节,系统总结了2024年度园区及企业在责任关怀方面的实践成果。这是该区连...
日前,由能源基金会资助支持,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联合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煤化工、数字化等重点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撰写的《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正式发...
8月5日,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举行的汛期安全知识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通报了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